题目有点吓人,但是想想确实如此。
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先拿出大资金救助金融系统,后来又连续搞了三轮QE,欧洲日本也都搞量化宽松,全球资金泛滥。这些资金在它们的本国,是呆不住的,因为它们本国资产在通缩,利率是零利率,一印出来就贬值。所以只能出境去寻找收益高地。这个高地就是中国。因为中国人口问题不得不保持增速,人民币只能相对坚挺。这些热钱进来干嘛了呢?很明显都跑到房地产和基建上了。
偏偏这个时候美国经济又加快了复苏的节奏,热钱开始回流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中国的房子开始降价了。那么之前四万亿投的工程怎么办?谁来擦屁股?答案就是更好的引入国际资本和激活民间资金。
所以我们看到了2007年就提出的港股直通车一直没有下文,当时的原因是担心内地投资者对国际投资的风险意识不够;但是到了2014年忽然就通过了;为什么?在今年7月1日香港金管局没有出手之前,已经连续三周有强势资金进入香港的中国基金。根据日本大和以进入银行体系内的净资产数值为标准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近一年半已经有至少950亿港元进入香港;而沪港通开通这几天以来,根据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观察目前短线炒作为主,长线还在观望;或许沪港通表面上是说为了让国内资金学习国际做法,让国内股市与国际接轨;但短期内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本;来小小的给四万亿擦个屁股。当然这个只是个小小的引子,短时间内起到的作用不会很大,更大的是国内的民间资本。
君不见信托资产短短几年就直奔17万亿。虽无法律文件规定,但刚性兑付的隐性承诺,相当于为各种大资金进入房地产、进入矿藏资源、进入地方融资平台提供了背书,有了这种背书,才会让那些大的民间资金,无所顾忌地进入了房地产和大基建的第一线。
君不见中央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合规进入铁路领域。连规范和准入体制都说出来了,还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对民间资本不单独设置附加条件。
君不见广东、四川、浙江、江苏民间金融大兴,各种担保、小贷、P2P平台蜂起,各种投资者大多没什么金融常识,也没什么经济意识,对“风险”二字完全不认识,眼里就一样东西:高利,一开口就跟你谈三分的利,四分的利,说二分的利那都叫没本事。所以才有了一批批的理财公司卷款跑路。放开民间金融,搞活民间金融市场,对影子银行以放为主,以管为辅。压低存款利率,让存款利率跑不赢通胀,用实际的负利率,加上民间金融诱人的高利率,将那些长期躲在银行的储蓄资金引出来,投入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大跃进当中去。
这些都是之前的猜测;但是P2P行业的监管政策迟迟不出,而现在央妈又提出来降息,这或许不能都是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