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刘忠岭:对“红岭创投”清盘的感想
标签: 作者:管理员阅览次数:325

   

早晨被一篇《周世平:红岭不擅长做P2P网贷 计划3年后清盘》的新闻报道刷屏了。

对于中国传统行业各领域都处于转型恐慌潮(生产制造业,电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针对我最擅长的金融业,就“红岭清盘”事件有几点感想:

1、商业模式(即盈利模式)有问题,即便业务规模做上去了,也难持续。(我在2015年就曾撰文对此做过分析《深入分析红岭创投屡现坏账的原因》,没想到时隔两年就真的清盘了。

2、良心企业。红岭接近两百亿的待收,清盘善后是个艰巨的工作(真心佩服周总的魄力,不让投资者亏损);

3、P2P行业的机遇大,但挑战难。虽然人人都有理财需求,中国13亿人口的规模,哪怕1亿人理财都是很庞大的市场。但近几年来,P2P行业跑路倒闭等负面消息不断,行业环境变差;监管趋严,在借款金额等监管规定之下,P2P行业像被三体人用智子锁定的人类科技一样,很难发展。前几天陆金所的陆金服因为一个传言,导致有1.5万笔产品申请转让,也反映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即便是股东背景很强的陆金服,投资者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对其的心态也如“惊弓之鸟”。这或许也预示着陆金服业务规模也很难有大幅增长了;

4、红岭创投转型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转型是等死,转型也不一定能成功,但至少经历过磨难,才更有生存的权利。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正如BAT(腾讯干不过阿里的电商,阿里干不过百度的技术,百度阿里也干不过腾讯的社交)。


随着网贷行业发展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监管逐渐明朗,网贷平台转型为综合理财平台可能是个不错的方向。理由如下:

第一,目前大部分网贷平台业务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主要是融资成本高,网贷平台的风控能力弱。在网贷平台上借款的个人或企业,通常要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大部分高达年化20%以上,甚至30%以上也很常见。但一般企业能够有30%的盈利就很不错了,如果都给了网贷平台,那他们如何能健康经营?明显违背商业逻辑。

所以这些小额借款者,通常信用、质地较差。即便让银行的风控团队去做风险控制,也很难保持较低的坏账率,何况这些网贷平台风控能力和风控水平比银行要差很多。

P2P平台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亏损的。因为当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就会导致这些网贷平台坏账率高,无法持续盈利。所以,其中一些实力差的网贷平台时有倒闭或跑路的事件,也是必然的事。

所以这种不健康的商业模式,无法持续盈利的业务逻辑是有问题的。我预测,在未来几年内,网贷平台绝大部分会倒闭或转型,是大概率的事。


第二,网贷行业监管逐渐明朗,网贷平台估值区间下移。

一方面,创投圈目前正在从前几年的过热状态转冷,由之前的融资额屡创新高、公司估值节节攀升的状况,迎来了“资本寒冬”;

另一方面,监管层对网贷行业的监管政策逐渐明朗,对目前业务模式下的大多数网贷平台来讲都是不乐观的。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网贷平台的估值下降,成本增加,存活率降低。因此寻求转型成为一件更迫切的事。


第三,综合理财平台各种产品都卖

一方面,对客户来讲,一个账户可以解决客户的大部分理财需求,便捷;另一方面,对理财平台来讲,可以给客户全面、综合配置。真正客观独立。潜在客户群会扩大。

综合理财平台可以销售包括不限于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信托产品、有限合伙类产品、PE基金相关的理财产品、保险相关的产品,以及贵金属相关的理财产品、外汇相关的理财产品等等。一方面,对客户来讲,多样化的产品,都可以通过一个账户来购买,解决各种理财需求,更便捷;另一方面,对理财平台来讲,用不着像以前一样,猛吹只有自己的产品最好,而是可以给客户全面、综合配置。真正客观独立。潜在客户群会扩大。

第四,综合理财平台各种产品都卖,代销的货币基金、信托产品等可以给平台增信。代销货币基金和信托产品,风险较低,是由比较正规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对平台有一定增信作用。

当然了,也不是说转就能转的,有些网贷平台,可能刚转就倒闭了。这个转型对网贷平台还是有较高的要求的。不仅需要较强的资金实力,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拿到基金销售牌照、保险经纪牌照,这些和单纯的网贷平台比,涉及的金融方面的事情更多,对平台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对于没有背景的公司,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许可以从一个边缘地带打起,做个小众市场的独角兽,也就是垂直类细分领域也是不错的。比如无界财富,只针对优质资产融资,透明度很高,客户可以触摸到自己的钱投给谁了,心里就比较踏实。不过这很难快速做大,需要有一定的企业信仰,细水长流的坚守。

                           
                           
收益计算器IOS/安卓APP下载返回顶部
-->